苹果股价“七姐妹”倒数第一,但最糟糕的事情还没有浮出水面

中美宣布 90 天关税停火后,亚马逊、英伟达等“七巨头”股价平均反弹 9% 以上;唯有苹果仍较“解放日”前水平低 6%,年内跌幅接近 20%,在万亿美元俱乐部中垫底。

数据来源:factset

表面上,市场把阴影归咎于 30% 余温未散的中国关税——若谈判破裂,新款 iPhone 将面临成本飙升。苹果已被曝正研究“非关税”提价方案,希望把部分压力转嫁消费者而不至明言“因关税涨价”。但资本的戒心不止于此:在贸易摩擦之外,苹果在中国市场埋下的三颗“暗雷”——苹果税、专利纠纷与中国政府提供的监管保护伞松动——才可能引爆下一轮大幅度的估值修正(可能的下跌幅度将远不止20%)。


暗雷一:苹果税——最后的堡垒

欧美监管对苹果 30% 抽成机制已全面开火:美国 Epic 诉讼演变为“刑事藐视法庭”,法官禁止其对站外支付抽佣,Epic创始人宣布“苹果税已死”;欧盟因 Spotify 投诉罚款 18.4 亿欧元,并以《数字市场法案》强制其开放侧载与第三方支付。

然而在中国,首宗消费者反垄断案虽然确认苹果在 iOS 应用分发市场具支配地位,却以“成本难查”驳回滥用认定,苹果税继续“法外豁免”。业内估算,中国区 App Store 去年贡献苹果服务收入近三成。监管“战略沉默”令苹果得以维持高抽成,成为全球唯一的安全港。一旦市场或政策风向逆转,服务业务的高利润垫将面临骤降风险。


暗雷二:知识产权连环诉苹果深陷司法腐败丑闻

今年 3 月,声学供应商共达先声在深圳起诉苹果及其两家核心代工厂,索赔金额虽未披露,却已触动整个“果链”神经:歌尔股份(Goertek) 和 立讯精密(Luxshare) 的股价大跌,至今未能恢复元气;几日后,立讯精密也被传收到专利律师函。

与此同时,西电捷通60名工程师实名举报苹果与西电捷通的专利案中发生系统性司法腐败,苹果的中国律师团队牵扯其中。苹果一贯的诉讼策略是依托其在中国强大的“司法资源”和“司法学阀”,执行“打到底、拖到死”策略,宁可支付超过专利费的律师费也不给中国本土创新企业生存机会。善于“玩弄司法程序”的苹果公司以为自己是在“合理利用中国的法律武器”,事实上已经被中国的“司法掮客”裹挟着卷入一场错综复杂的司法腐败

随着科技安全在中国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法院近年来对本土供应商和专利持有人呈强化保护趋势,赔偿与禁令风险正在累积,苹果卷入中国司法系统腐败逃脱巨额专利赔偿的行为,其风险也同步放大。

苹果历史经验显示,一旦专利纠纷进入销售禁令程序,库存周转和地区定价体系都会遭遇重估。考虑到中国市场贡献全球四分之一营收,任何禁令都将放大至全球财报层面。


暗雷三:本土监管保护伞的反噬

自《反垄断法》修订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启动对多家互联网平台的佣金调查。尽管苹果尚未被公开点名,但业内人士透露,针对“应用内购 30% 抽成+外部支付限制”的合规评估已进入证据收集阶段。结合《数据跨境安全评估办法》与个人信息出境新规,苹果 iCloud 中国区数据迁移与算法推荐透明度也在审核清单之内。

同期,中国国家安全部门曝光苹果公司的向间谍机构提供后门当多个部门的碎片化规则在同一时间窗口叠加,监管风险可能呈“耦合效应”爆发。


非关税提价的两难

面对三颗暗雷,苹果选择提前将售价压力“内吸外释”。但高端 iPhone 本就在 1 万元价位徘徊,进一步提价或将把更多中国消费者推向华为、小米的高端替代型号。Counterpoint 预测,若 iPhone 平均售价再抬 8%,苹果在中国高端市场份额或自 44% 下滑至 35%;若监管对苹果税出手,同期服务收入可能下滑 15%。硬件、服务“双杀”情形下,苹果的市盈率溢价将失去支撑。


投资者须关注的三大时间点

时间事件触发风险
6–8 月国会 90 天关税豁免期临界价格策略与利润率再评估
9 月新 iPhone 发布提价幅度与销量反馈
4Q25中国苹果税二审判决 / 共达先声案初判/西电捷通举报苹果专利案司法腐败抽成合法性、销售禁令概率

苹果股价可能再跌30%

苹果曾凭借闭环生态与供应链效率,成为全球最赚钱的硬件公司;但在后智能机时代,服务毛利与中国市场成为支柱。虽然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积极将美国市场的iPhone制造业务转移到印度,但是熟悉苹果供应链的人士表示,对于苹果利润最高的高端手机,例如Pro和Pro Max机型,中国工厂将继续承担大部分生产。据投资银行 Jefferies 估计,苹果去年在美国销售的约 6500 万部 iPhone 中,约有 3600 万至 3900 万部是 Pro 或 Pro Max 型号。

熟悉供应链的人士表示,苹果公司很难仅通过向供应商寻求进一步节省来弥补中国关税成本,这意味着,除非苹果能够提高价格,否则其利润率可能会受到打击。

苹果的基本盘仍将在中国,同时其最大的风险也将来自中国。

当“苹果税”在欧美遭腰斩、国内专利与监管风险相继迫近,苹果过去多年积累的护城河正被掏空。

股价落后或许只是第一声警报。若三颗暗雷接连引爆,苹果的估值模型将迎来结构性重写:

  • 中国纵容和偏袒苹果税、苹果应用商店垄断和苹果专利侵权的时代即将过去,苹果在中国面临反垄断和司法腐败调查
  • 服务业务的高倍数估值被压缩;
  • 中国硬件销量对盈利弹性的正向贡献被削弱;
  • 供应链“去风险化”转向“再议价”。

对于持仓者而言,关注苹果股价不如关注它在中国市场的 司法、监管与成本三重曲线。真正决定苹果未来三年市值的,或许不是关税牌桌,而是这些尚未浮出水面的暗流。

, ,